三叶虫工艺品 | 三叶虫原石 | 三叶虫化石(全虫) | 奇石 | 砚台文房四宝 |
详细内容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>详细内容
WELCOME TO SHUJUN YANZISHI
三叶虫化石
www.yanzishi.com

三叶虫化石,燕子石,也叫蝙蝠石,学名叫三叶虫化石。三叶虫(TRILONITES),属古生节肢动物,属三叶虫纲,生于海底,其种类繁多,大小不一,从一厘米至一米,生于寒武纪(6亿年)至奥陶纪(4.5亿年)最盛,“三叠纪”晚灭绝(1亿8千万年)。浙蒙山区的三叶虫化石分布很广,费县、平邑县等地均有发现。估计生于古生代的中寒武纪,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。又因这里的三叶虫化石与其他地方不同,不是完整的虫体化石,而是在形成过程中只有虫体的硬体部分形成化石,这一部分化石头鞍弯曲如弓,两弓刺大于身一倍,两弓如翼而融为一体,身小如雨燕而得名,石玩者又称它为“飞上天石”。

三叶虫属海生无脊椎动物,主要营底栖生活,也有部分在泥沙中生活和漂浮生活,世界上已发现10000多种,我国已发现1000多种。因虫体背部为几丁质甲壳组成,易于保存为化石,又因背甲被两背沟纵为轴部,和左右对称两肋叶,故称三叶虫。自前至后可分为头、胸、尾三部分,该虫能终生阶段性脱壳,所以常见于头甲及尾甲分散保存为化石。

燕子石历史悠久,据记载,宋、明、清时代即有人把玩,称之为“多福石”、“鸿福石”。宋人笔记中已有记载,明曹昭《格古要论》也有详细记述。燕子石的特点是:色泽古雅、姿质温润、虫体如燕;纹彩特异、富有天趣,它是人类的万卷书,记录大自然的沧桑变迁,耐人寻味。

关于燕子石我想来点小补充,不是考证,只能称是“戏说”或“外传”:春秋时代《阙子》一书记载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大宝,周客闻而观之,主人斋七日,端冕之衣,衅以特性,草匮,缇巾一袭,客见之,侥而掩口,卢胡而笔,曰:此燕石也,与瓦瓷不殊。主人大怒,曰:商贾之言,竖匠之心,藏之愈固,守之弥坚。”

且不说该“愚人”爱石之举与当时实际情况是否相符,单就“燕石”来说,是否可以假设就是现在的“燕子石”呢?因燕子石在山东分布很广,而《阙子》记载这梧台即梧宫之台,梧宫是齐国宫名,故址在今山东临淄(齐国国都)西北,虽然东晋文字家郭璞(276-324)《山海经注》:“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,所谓燕石者”(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,由潮白河河谷直到山海关,多溢口,富矿藏)。那么,“宋之愚人”又怎能在远离燕山的山东得此燕石呢?是什么人带到山东来的呢?如果这个结论成立的话,说明当时的赏石之风已经非一般之滥觞了。这个总是在此我不做考证,只是提一下而已,相信以后会有更恰当的发现和说法。尖于梧台,我想简单介绍一下,仅供参考:文献记载,梧台是当时齐国的“国宾馆”,是齐王议事、会客和游乐的地方,也是“百家争鸣”的策源地。公元前517年,孔子在此耳闻目睹了齐国韶乐的演奏盛况,陶醉神迷于音乐中而“三月不知肉昧”,并感叹“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。韶乐是舜时的乐曲,舜是东夷人,也是如今鲁东南人的祖先,韶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是磐石击打出来的。孔子爱石是否与此有点关系呢?

 
Copyright © 2018- 莱芜树军燕子石 版权所有 网址:www.yanzishi.com 鲁ICP备05004353号-1 
地址:莱芜鲁中东大街81号(烟草公司对过) 电话: 0634-8801696 手机:13963403496 13906343496 邮政编码:271100